# 前途无亮

# 恍然

倏忽去经年 听一声醒木拍案 曲终人已散

醉与旁人言 且由他红尘旧事 巷尾传笑谈

伏案却劳鹤氅覆双肩 待醒转


晚秋的夜 丹桂的香气依然 飘荡在校园里

图书馆不眠不休的人们 还在努力地学习着

主教里一盏又一盏灯光 是读书人刻苦的模样

我本应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可我不是

我只是一个 来自远方的看客 匆匆而过

不长不短的六天 就这么一晃而过了

仿佛是想象中的样子 仿佛又不是


双子楼里单片机竞赛 与朋友交谈的夜晚

大蜀山清新的风 吹进了包公园与淮河路

斛兵塘的清晨与傍晚 考研的最后一道关卡

有的人好像疯了 又好像没有 但都与我无关

再次迈入翡翠湖的时候 与熟悉的朋友相遇

尽管普普通通的见面 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

夜色下骑行在金寨路上 合柴1972与罍街

终究现实的不确定让我胆怯 却也让我明白

当前一切的失败 都不尽然是缘于自己的菜

但或许我更强些的话 我也不会害怕这么多


于是来到了巢湖之滨 希图去放松心情

都这个时候了也没有什么心态不心态的

自己做不到的事 佛祖保佑也未必能奏效

似乎是指导学弟考研 其实也是想自己的后路

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 我究竟期待着些什么

但既然当时这么想来 那么起码也要尝试一次


小羊说 每个夜里我都很抑郁 白天又整活

想来只不过是精神和人格分裂的一种表征

就像夜里需要听声音很大的音乐才能睡着

或者说睡前喝杯暖暖的咖啡用来助眠

说起来似乎是过度的紧张焦虑 却也未必

等到周末的课上完 等到报告全部上交

也就该真正地 去好好闭关一段时间了


努力终究不能弥补先前已经逝去的遗憾

只能让下一次遗憾能来的更晚一些罢了

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之后最荒唐

是心中的白月光 是胸口的朱砂痣

但也不过是时光里无足轻重的刹那瞬间

是失望里的希望 是春天中的向往

但也不过只是一定终会失败的擦身而过

那好像是自己的影子 是自己应当变成的模样

# 胡言

直到看见了23:00还没有熄灭的灯,我才意识到,又一个周末就这么悄悄地接近了。

这一次关闭空间的理由,和上一次大不相同。在那一场内卷人的狂欢之后,专业同学里少了许多的戾气,多了更多的和谐。保研是属于圈内人的卷法,而考研是与未知对手的较量。大家终于少了那么多的人身攻击和戒备,开始安心于自己的生活。少了各种各样的攻击,似乎也没有了关闭空间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关了。似乎是自身的戾气越来越重,但终究是不想有意或无意伤害到本来可能是对我心存善意的那些朋友们。

从合肥回来之后,一切都好像完全变成了风轻云淡的样子。时间无非只是早八和晚十的周而复始,上午是数学下午是英语或者专业课,晚上看看政治或者去实验室打开电脑摸摸鱼。相对而言,数学令我比较慌张,但英语可能更加狼狈。不过不知道是战线拉的太长还是先期的目标设定过高,现在的我并没有别的考研人那种正常的紧张和单纯关注学业的焦虑。时间似乎一直都很充裕,因为我这结果跟时间并不是什么比例关系。我可能比他们更焦虑,但焦虑与考研本身不太相关。

秋冬季常有的鼻炎在这个特有的季节里悄然回归了,情理之外而意料之中。毕竟有这么个病根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三年没有发作而已,并不意味着它就彻底好了。但为什么第四年会重新发作嘛,自然是因为目前不健康的生活以及焦虑的心态。大一坚持每周末都要去爬山,大二学业繁重每天在校园里高强度游走,大三则是三天两头往返在206省道上的十公里路途,而大四只能每天在新安的自习室里掉落着头发。焦虑意味着烦躁和过量饮食,意味着熬夜和减少锻炼。我没有太多的信心和期待,甚至愧对于加油鼓劲的朋友们。

有人会觉得我可能可以做人生导师去对他们进行开导,但是我少了一种人生导师所必要的正能量。知道的太多反而不会快乐,活的太现实也就会过于卑微。大一开始时的我很快乐,那时的我喜欢历史和地理,会去追寻某一段历史背后的真相,争论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会去看某一地方的规划图纸,品味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那时常常看书,看人物传记,看小说散文,代入人物的生活细节,去品味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也热衷水群,但并不频繁的玩梗,也不会特别去关注于时事。那时的社会里天坑一词尚不常见,内卷一词更无从耳闻,只有贸易战作为一抹阴影笼罩着,但前途依然是光明的模样。

那一切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我也不知道。随着那片叶子尖利地划破心口落入湖水的深处,曾经阳光的一切渐渐起了一层阴霾。电信科带着它无尽的压力向我冲来,把所有的塔全部推倒,连同着爆破了高地上的水晶。我消沉了,放弃了,可外部的环境却也急转直下了。内卷的风暴渐渐卷起,生化环材的天坑变得耳熟能详,机械土木的提桶跑路成为了常态。所有的工科似乎一瞬间都没有了前途,每一行都指向着CS的终点,而身在计算机院之中的人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高薪伴随着加班和猝死,却依然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去处。软件和算法似乎是信息类唯一的出路,不懂Coding几乎等于不懂一切。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时刻里,我走上了一条卷的不那么透彻的路,来到了一个氛围十分友好的实验室里,并以最快的速度,练就了一门单片机的技术,并在这条路上逐渐树立了些许的口碑和声望。反复研读的全新版本内卷指南向我指出了一条尚不曾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道路——竞赛。而如今这条赛道却已被卷王们塞的人满为患。我试图挣扎了一阵子,可是在那个夜里的反复计算之后,我终究失望地意识到,这条路我依然走不通。

那么既然考研无法避免,那便彻底地转向CS吧。专业课除了微机原理和计算机网络都没有了什么太大的必要,那么就随便学学能过就行。羡慕于敢于抛弃一切去追寻理想的同学,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并没有什么理想。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我的日子逐渐过的浑浑噩噩,不敢去想未来去做什么,也不敢去面对真实的未来。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所以说我不配当任何人的人生导师,哪怕是我自己的。

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取决于他对你的目标有没有帮助。一件事情如果不能达成或者偏离了其既定的目标,就可以算做没意义。我的初期目标是为下一阶段进行一个充分的铺垫,并获得一项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目标是获得目标,本身构成了一种嵌套,无止尽的递归嵌套,结果就是一个死循环。我永远也找不到我寻找的东西,并扭成了一个彻底的死结。这个死结一直伴随着我大学三年,伴随着我的一切,直到现在,也会持续到未来。

在牛头冲这片不大的天地里,我曾经有过许多的朋友,却又几乎没有朋友。当我意识到某一种亲近关系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时候,我会清空关于对方的一切,最终沦为彻底的陌生人。其实有一个仪式感的道别,总比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来的好吧。没有仪式感的道别,那种感觉就是突然在什么地方看见一个很熟悉的名字,然后想想发现自己曾经跟他那么熟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渐渐地,朋友们大多就都没了声息,然后一个接一个消失在列表里。QQ好友230个,常规的可见分组里193个,真正算得上是朋友的,或许真的没那么多。而即使是真正的朋友,有时候也总让我分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所有的感情问题,大多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内心戏而已。就像死结之中其他的一切一样,都不过是属于死结本身的一部分。我内心里的她,总是似乎没有任何缺陷,完美的高攀不起。她似乎应当是那个我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却又不是。那么这么来说,如果对方是那个值得的目标,对方就一定会拒绝配不上对方的我,如果不是,那么我就应该去拒绝不是目标的对方。这就形成了十分奇怪的逻辑回环,在陷入这个逻辑回环之后,就会犹疑,会搪塞,直到失去或者错过,才反而像是符合了这个循环应有的逻辑,继而心安理得。但真实的情况,已经无从得知了。

似乎,我现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技术水平还不错的打工人。但是,做技术从来都不是我的爱好,它更像是一种被迫的手段。策划,组织,协调,教学,甚至是写稿,有时候都会给我带来比单纯的解决技术问题更多的快乐。可问题在于,喜欢和擅长从来也不是一回事,我喜欢的事物,我多半并不擅长,而我擅长的事物,我不一定喜欢。

读书(可能也包括电影和音乐)和旅行(可能也包含登山骑行等户外)似乎是一以贯之的爱好,但也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读书和旅行并不相通。读书更多在于体味书里的情感和意境,或者是投入其本身的情节与感动,而旅行更多时候则是把虚幻的地图印证为实体,把地图上星星点点的位置对应出其映像之中的场景。城市公交的车辆调度,地铁线网的架设规划,铁路车站的枢纽布线,老城新区的路网布局,城市之间的行政交接,铁路运输的布点排图,最终都通过一次一次的实地走访,变成了记忆里最真实的模样。

但终究,这并不是什么大众的爱好,也并没有多少与之足够相关的职业。于是,爱好终究便只能是单纯的爱好,无法成为理想。既然终究也没有理想,那便还得在现实之中浮浮沉沉,在彻底的死循环里,将这永远也解不开的结,持续下去,直到人生的尽头。

所以现在又横跳去微电子,虽然也不知道去不去的成。IC并不是一个足够有前途的行业,起码目前不是。就像我并不是一个足够有前途的人,起码现在不是。

终究也不过是半夜的胡言乱语罢了。。。

# 归者

终于还是要去面对一些东西的 不管敢不敢去面对

有的东西 离得太近了 反而不敢说 因为害怕

反映在会话框里 便只有漫长的撤回消息吧

立冬了 心也应该开始过冬了

最深沉的感情 或许就是莫得感情


终究 大家都不是一路人

终究 大家各自安好

终究 还是我自己的锅

终究 我可能还是不善于经营什么

终究 我可能还是会坚持着推开

不是因为什么 而是因为

不用刀剑 结多半会越缠越死

最终成为自己为自己搭建的一座绞架


断断续续睡了差不多20个小时

对改善当前的处境并没有多少帮助

梦里闪过各种各样的瞬间

真实到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里

有人的地方就有内卷

有竞争的地方就会疲累

两年以来 信心一直沉没在谷底

难得的温暖 竟让我无力接受

甚至于畏惧

但想来 也不过只是自作多情

# 鳏寡孤独

2020-11-11 据说今天又有个几千亿的大项目

但是这个项目再怎么样 好像跟我没啥关系

一场422万人参与的大型内卷活动快开始了

具体到我这个片场的话 大约是1.7万人

去掉7k+的非全日制 剩下大概是1万人不到

所以其实算起来 考研的内卷程度其实并不激烈

失败率可能都比不上微机原理一门的挂科率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 所谓的比例只是参考

具体到每一个人头上 不是0就是1

我们所能做的 无非是竭尽全力 离1近一点点

靠选择 靠基础 靠状态 靠信心 靠。。。

但到了最后一个半月 已经退无可退了

最近的心绪恍惚 可能更多的反而是

长久失败之下 难得的一种被肯定的感觉

当然 有富婆自然是极好的 可是我不配

# 无亮

北航计算机学子学到猝死

这条新闻离我挺远 却又挺近

希望考北航的准计算机学子

一成恐慌 三成害怕 六成无奈


然而让我们把视线挪回工大

前有机械系学子为情所困坠楼

后有化工系教师持刀意图伤人

2020。。。这是怎么了?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大家都有那么一丝想死的念头

只不过选择的方式不同

忍耐而猝死 抑郁坠楼死

或者奋起持刀伤人而死


如果是我 我可能

找个风景好一点的

或者人烟稀少一点的地方

比如悬崖或者桥索之类的

躺下 吃点安眠药什么的

然后定个时 邮件群发遗书

原因嘛 就写为情所困就好

也不说是谁 也不说是什么事

尽量不要牵扯到任何不相干的人

交代一下最后死去的地方

不要劳烦大家


就像躺在桥索之上做了一场梦

梦醒后跌落 粉身碎骨

无影也无踪


It will never be dark

if there is a light

in everyone's heart.

我们向往光明

也希望世界上遍布光亮

可是再强的光

终究照不透人心中的黑暗

在那边看不到的影子里

到底有怎样的念头

谁也不知道 哪怕是他自己


考研第400天 前途无亮

# 余生不见

我希望你

一直是像外面的白雪那样清澈洁白的你

但是雪总会化

余生安好 不复再见


从一无所有中开始

于一无所有中结束

人生如戏

戏如2020

# 疫情周年时

当你在逆境里

光让自己往前走就已经要竭尽全力的时候

看太远只会让自己掉沟里

顺境眺望远方 逆境立足当下

每一个人的2020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幸

但我们应该相信 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2021


江边的沙滩上写着 2020再见 2021你好

但也终究被江水侵染 模糊了字迹

一切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都过于渺小

包括但不限于责任和感情之类种种


输入法依然时常看见一些名字

可能早就消失在我的记忆之中

却又从我的输入法里复活了出来

一切比起时光的流逝 都逊色了起来


想想大学我似乎也喜欢过不少人了

除了她之外这是第二个这么难忘掉的

也许这就是把感情过分揉进生活的悲哀吧

有的人 我喜欢 但我知道她们的余生与我无关

有的人 我喜欢 但我知道她们注定不喜欢我

有的人 我说不上喜不喜欢

我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喜不喜欢我


但无论如何 生活总该往前看

前方不一定有光

但即使灯火阑珊 也许也会有伴


一年前这个时候 疫情从武汉开始向全国蔓延

一年后这个时候 零星疫情在石家庄苟延残喘

同样的封城隔离 过去人心惶惶 现在安居乐业

一年前这个时候 我遇见了一个有意思的学妹

一年后这个时候 我遇见了一个有意思的学妹

同样的擦肩而过 过去意有所图 现在心如止水

与前者的相遇使我定下了考北航的目标

若是有缘上岸 或许我还是应该去感谢她

与后者的相遇使我解下了本无多的心结

若是还有若是 或许我觉得我自己都不信

Tomorrow will be a new day.

Good night.

Best wishes for everyone.

# 智能时代

似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确然是一个很老的概念了。机器学习的本质是数学,但机器学习的算法大多历史悠久。机器学习在现代的快速进步得益于设备性能的提升和海量的大数据。如今的机器学习是一个纯粹的工程学问题,目的是更好的实现指定的效果。而大多数时候,真正想要提升模型的精度,依然需要的是喂给越来越大的数据集。

机器学习的大发展本质上还是归因于大数据的应用。本质上机器学习可以算作是数据挖掘的一部分,使用机器学习手段进行数据挖掘以获得更多信息,这也正是我这么多年以来所热衷于去做的。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到一个数据库,并使用之获得一些十分有趣或者十分有用的东西。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get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信息检索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似乎这可能也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觉得我百事皆通的原因之一。

大学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年半。这三年半里我结交了不少朋友,虽然也失去了更多。如今所留下的朋友大多具有某些特定的意义,他们所组成的网络可以让我相对方便快速的达成某种目的或获得某些急需的信息。通过这样的网络以及之前所建立的数据库我帮了许多人的忙,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为我招致了相当程度的不满。大数据一方面意味着便捷,但另一方面就意味着隐私的丢失。我获得了一套完备的数据,我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涉事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他同样不会给我好脸色看。许多朋友就这么失去了,我也没有办法。

举一个例子,通过三年公示的奖学金成绩进行运算就可以方便快速的获得一份相对准确的保研成绩排名。这甚至算不上是大数据,但这样的内容无疑会在保研关头使得很多人心烦意乱,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家对竞争对手的判断,通过对加分等过程动一些手脚来改变保研结果。看起来数据的利用确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样的内容流传确实会引起一些难以估计的后果。

第二个例子是考研期间公示在每个考场门口的考生信息表。表上只有每个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看起来这个数据平平无奇,但是如果将姓名与2017级的学生名单进行撞库,就可以很轻易的得到各自的报考信息。考虑到考研准考证号的编号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公开途径的学院编号等信息来直接得到该同学报考的学校、学院甚至是专业。这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只要几分钟就能搞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严重的侵犯了隐私,也会引发当事人强烈的不满。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窥私欲,对他人信息的渴望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里变得极其容易。活在数据里的人曾经往往生活在黑暗里,不得光明。而如今他们拥有了各种光鲜亮丽的头衔,出没于A厂T厂之间,千方百计为资本寻找韭菜最后的归宿。这么多年了,我也不再是曾经那个我了,对数据的热情和窥私的热衷早已不复从前。相比A厂,我可能更喜欢T厂一些,因为A厂对数据的滥用毫无底线,而T厂好歹还会留下一点尊严。

但总的来说,对于软件业,我或许已经有了一些厌倦了。无休止的加班只是为了无休止的割韭菜,当镰刀割尽了韭菜,自己也就成为了韭菜。大数据为每个人精准定制了一把独属于他们自己的镰刀,热衷于购置高价消费品的管他叫消费主义,无奈不得不贷款买房买车的人管他叫社会压力。无论如何,每个人都逃不过一把镰刀,无论是韭菜还是割韭菜的人,都会被收割。迷茫和困惑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可能没有完全丧失奋斗的热情,但我还是想要去寻找一个我热衷而且感兴趣的事业。或许,没有事业,感情也行。

但我同样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感情。黑暗里的人,习惯了用影子中的视角看待一切,早已学不会光明磊落的做事。我总是想要了解关于我所喜欢的人的一切,总以为自己可以接受一切,但最后还是失望的叠加和落寞。也许并不是我运气差到每一个喜欢的人都并非良人,只不过当我有机会去审视关于她的一切时,她就已经不会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了。一切的一切基于的信任在大数据面前一触即溃,当信任消失,什么也都消失了。

刚刚做了一个测试。在激情、爱情、家庭、事业和金钱五者之间,我发现我潜意识里首先会将金钱置于中间位置,而将事业置于金钱之后。而对于剩下三者,我的排序则甚是模糊。也许测试之中面临的困境也就像我现实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测试本身的内容有失偏颇,我更看重的可能是自己所投入的爱情,而在其中所反映的却是家庭。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一种对方一厢情愿的感情,或许是从来没有过,也或许是我刻意的视而不见了。逃避永远是任何问题的当下最优解,但也永远是长期最劣解。

我是一个过于感性的动物。数据的刻板和理性总能影响到我的感性,以至于在感性的催化下做出足够多的不理智决定,这也注定使得我不会成为人群里2%的佼佼者。从直面市场的经济金融退到身居幕后的电子信息,再而有可能走向籍籍无名的芯片产业。我拥抱这个时代,却也逃避这个时代。

读吴军《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结合近期发生的各种事有感。

# 城市回忆

在各大城市地铁尚未成网的十年之前,公交是大家出行的最好交通工具。一条历史悠久的公交线路,是城市的名片,承载了许多人悠远的回忆。但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拥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公交线路或是退出了历史舞台,或是以一种其他的方式延续着自己。

2021年2月6日,北京公交701路改名为4路。消失12年的4路路号重启,也意味着20余年的701路乃至整个7字头号段走向了终结。还记得遥远的十多年前,北京奥运时代,长安街上还是1路4路52路御三家的天下。马官营-四惠,靛厂新村-四惠,以及北京西站-平乐园。拥挤的18米通道车上,售票员扯着一口京片子报站。尽管已经有了电子报站,但多数时候还是靠售票员喊。那时候北京市区公交刷卡还只要四毛钱,地铁任意两站不过两元。

后来很快由于1路和4路全程重合,1路并入了4路,新的神州大一路起点站变成了靛厂新村,而4路从此消失,直到12年后重见天日。长安街上多了99路728路等等,又逐渐消失并入长安街双雄。几经变更后的1路变成了老山到四惠,而公主坟到靛厂新村变成了52路的线路。分段计价的公交逐渐失去了对地铁的价格优势,只留下天安门前红蓝两色的风景。

大约12年前后,外婆一家搬到了东四环外的望京,701路从此映入眼帘。车辆进站,请注意安全,乘客您好,701路公交车开往,大西洋新城南门。701和运通101,穿北京城而过,起自东北,终到西南。而今它们都以新的身份活了下来,一个变成了4路,另一个变成了921路。它们算是幸运的,还有更多的线路,在一次又一次的截线撤线中彻底的消失了,比如420(望京科技创业园-北京站东),比如131(东直门-望京科技创业园)。

而在其他的地方,同样的事也在发生着。2013年,南京老5路(莫愁新寓-柳营)撤线,163路更名为5路,从此5路不再是曾经的5路。当时初中的我,还特意去赶在最后一天乘坐了一次5路,也算饯别。2018年去苏州西山时还曾乘坐过的69路(火车站-石公山),在2019年就变成了快线11号,随即在2020年缩短到了木渎,与691几乎全部重合,濒临停运。

如今,坐公交的人比起曾经减少了太多太多。城市的发展速度让公交很难再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长线截短,短线截无,频繁改线,让更多人不再依赖于公交出行。就像高铁时代的我们也渐渐忘却了曾经的绿色25B红色25G蓝色25K白色25T,而以统一的名词绿皮车来代指这一切垂垂老矣的机辆列车们。

或许,这就是不可违抗的时代大潮吧。